近期,欧盟委员会提出第十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提案,将防止俄获得先进的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并制裁为俄提供无人机的伊朗实体。进一步支援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后勤保障进行限制,帮助乌克兰取得火力消耗上的优势。(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其中,西班牙国防大臣罗夫莱斯宣布,西班牙武装部队将培训55名乌克兰士兵操作“豹”式主战坦克;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表示将向提供51辆步兵战车、1套“弓箭手”自行榴弹炮和若干防空武器。此外,不排除瑞典将向乌克兰提供“鹰狮”战斗机的可能性,但前提是相关国家达成一致(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可见欧盟各国对支援乌克兰的决心与力度也在跨越式增长,欧盟本次提出的第十轮对俄制裁措施提案,本质上来讲也是欧盟想快速结束这场俄乌冲突准备的手段。不知从何时起,俄乌冲突的双方就不仅仅是俄乌两国了,而是北约集团与俄罗斯及其盟国的对峙了,其中就乌克兰来说,早就支撑不起大量的弹药消耗,现在消耗的弹药基本上可以说是欧盟提供的。如果俄乌冲突不断持续下去的话,欧盟需要支援的弹药也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极大的增加了财政负担和不必要的军费支出。所以对欧盟各国来说,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制裁俄罗斯,以便于尽快结束这场冲突,摆脱无底洞般的消耗。(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那俄乌冲突为什么会演变到如今这个地步?德国总理朔尔茨多次公开“仗义执言”,替俄发声,又为何会高调支援乌克兰?
这一切还得从北溪管道被炸毁说起。(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去年9月,俄输欧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相继被炸。西方国家随即指责是俄罗斯干的,俄则指控西方“贼喊捉贼”。尽管事后多方进行调查,但得出的结果仅仅是“人为使然”。至于幕后真凶是谁,一直没有明确。就在近日,前美海军陆战队情报官斯科特·里特爆料,是美国炸毁的北溪管道。斯科特·里特表示美国的真实目的并非是为了打击俄能源出口,而是为了切断欧洲与俄经贸联系,加大其对美国能源的依赖。(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在北溪管道被炸之前,欧洲对外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中,仅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就占总比重的45%之多,足可见欧洲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美国清楚欧洲盟友对俄能源的依赖,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于是便有了赫什和里特口中的美国炸毁了北溪管道,不但将欧盟诸国拉进了俄乌冲突的泥沼,而且抢占了欧洲天然气市场,增加了不少税收,还顺便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可谓是一石三鸟,赢麻了呀!(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
对此,作为受害方之一的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月15日公开表示,将要求联合国对“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进行调查。(民参军军工资质军转民国防专利军工三证涉密查询军工保密资格认证)